1957年,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,结束了长江没有大桥的历史,又开启了长江兴建大桥的序幕。从此,中国人不畏艰难,不断地向长江“宣战”,一座座大桥在长江上横空出世,实现了“天堑变通途”的梦想。
武汉长江大桥通车
回顾中国人的造桥故事,还要追溯到新中国自行设计、建设在长江之上的第一座大桥——南京长江大桥,这也是我国第一座以“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桥”被载入《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》的桥梁。
南京长江大桥
和武汉长江大桥不同,南京长江大桥是新中国独立在长江上建起的第一座双层式铁路、公路两用桥梁。这座桥,在中国桥梁史乃至世界桥梁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,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之一,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。
其实早在1918年,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就请法国桥梁专家在南京进行建桥的勘测,孙中山先生也曾在他的《建国方略》中设想在南京至浦口,用隧道实现跨越长江的梦想,但都无疾而终。六千三百多公里的长江流经十一个省市,为什么都想在南京建设长江大桥呢?
长江天堑,把中国南北两岸分成两边,古往今来都是南北两岸交通的一大难题。1843年上海开埠,1860年天津开埠,这两个城市一南一北,就成为中国与世界进行贸易的重要城市。1908年,沪宁铁路从上海修到南京,1911年,津浦铁路也修到了南京对岸的浦口。但这两条贯通南北的铁路线,在南京被隔断在长江两岸无法贯通,过江客货都要乘船摆渡,严重影响了运输效率。这个时候在长江南京段上搭建一座桥梁成为人们共同的心愿。
今天的长江南京段俯瞰
1927年,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,更是以10万美金聘请美国桥梁专家华特尔主持设计长江大桥,在实地勘察之后,这位著名桥梁专家摆了摆手留下了一句话:“在南京造桥,不可能。”华特尔为何如此笃定在南京建桥只是个浪漫的想象呢?
长江南京段指的是从安徽马鞍山采石矶到江苏镇江这一段江面。这里地处长江下游,江面宽阔,水深浪急,江宽平均1500米以上,最窄处也有1100米,水深多在30到40米,最深处超过70米。,江底岩层极为复杂,地势险要是名副其实的“长江天堑”。
武汉长江大桥通车
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全民建设热情空前高涨。1957年10月,横跨万里长江的第一座大桥,武汉长江大桥,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之下顺利建成。早在武汉长江大桥还在建设之时,在南京建设长江大桥、贯通京沪铁路线的计划就已经被提上新中国的日程。随着祖国建设日益发展的需要,早日在南京建桥已经成为了亟待完成的工程。
1956年起,大桥工程局成立了南京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,着手进行南京大桥桥址的选择、地质勘探和测量工作。同年5月第一根测量的标杆插在了南京的江边。
根据勘测南京江面水宽平均在1500多米,每天还要受到海水潮汐的影响,更可怕的是,水下泥土至岩石,最厚达90多米,桥墩如何在岩性复杂、风化破碎的岩石上立足呢?为了确保万无一失,年轻的工程师们在修筑的实验墩上一试再试。
实验墩1
实验墩2
当初决定建桥时,党中央就要求中国技术人员和造桥工人们“自行设计、自行施工”,而修建实验墩为的就是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大桥建设的顺利进展。
这实验墩也有讲究,实验墩的四个柱体建造工艺都是不一样的,四个腿四个样儿,这是为什么呢?原来严谨的中国工程师们考虑到江底地质复杂,所以桥墩的建造很可能不拘泥于一种筑造方式,但无论哪一种,都在实验墩上进行过严格周密的试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