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顾不相识(相顾不相识的下一句)

“相顾无相识,?长歌怀采薇。”的正确意思到底是什么?

野望

作者:王绩 年代:唐

东皋薄暮望,徙倚欲何依?

树树皆秋色,山山唯落晖。

牧人驱犊返,猎马带禽归。

相顾无相识,长歌怀采薇。

[译文]在黄昏的时候,我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,彷徨徘徊心中没有主张。每一棵树都凋谢枯黄,每一座山峰都涂上落日的余晖。放牛的儿童骑着小牛回家,猎人骑着骏马带回猎物。我看到这些人又并不相识,心情郁闷于是长声歌唱《诗经》中“采薇采薇”的诗句

据说,这首诗的主旨正好能反映隐士们的高节,有古人评价为证:“读《野望》篇,固知高士胸襟,超然物外,一腔隐情.千古自有知己。”这首诗似乎是选入了初中语文课本的,在今天也不难理解。“徙倚”是徘徊的意思,“薇”是野豌豆苗。而最后一句“长歌怀采薇”,可能隐藏着两个典故。其一是诗经里有《采薇》篇,其二是古代有两个著名隐士伯夷、叔齐,他们坚持不食周粟而上山采薇。

因此诗的最后两句就可以这样理解了:“道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,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,那就只好追怀伯夷、叔齐那样,不食周粟、上山采薇的隐逸之士了。”王绩估计最后也没有上山,所以只能讲追怀。

http://cul.news.tom.com/1011/2005413-13742.html

灯谜:相顾不相识——打五字影片名(敬请简释解谜思路)

相顾不相识,本身就是矛盾体,猜五字电影就应该是《陌生的朋友》。相顾是相互照应的意思,不相识就是不认识,所以能相互照应却又彼此不认识的人自然是陌生的朋友了。

远方的客人

相顾无言,唯有泪千行。?苏轼的词,求全部和写作背景。

江 城 子 苏轼

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

十年生死两茫茫。不思量,自难忘。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。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。

夜来幽梦忽还乡。小轩窗,正梳妆。相顾无言,唯有泪千行。料得年年肠断处,明月夜,短松岗。

一直以来都很喜欢苏轼的词,雄宏大气,有直抒胸臆的感觉。即使对亡妻的思念,也不是那么缠绵悱恻,但是很感人。十年了,天人永隔,却还深情相忆,有夫如此,还有什么可求的呢。

【词译】

生离死别,阴阳分隔已经十年了,

克制着不去想她,

却难以忘怀。

如今你长眠在千里之外的故乡,

我纵有满腹的心事却无处诉说。

(爱妻啊)

我现在已是满面风尘,

两鬓斑白了,

纵然你能够见到我,恐怕也已认不出我了。

昨夜梦回故乡,

轩窗里,

你正对镜梳妆。

四目相视,千言万语无从说起,

都化作了千行清泪。

(自君别后,)

年复一年,

那明月清辉笼罩的,

长满松树的小山冈,

就是让(你)我肝肠寸断的伤心地。

【赏析】

这首词是苏轼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,是首悼亡词,王弗,四川眉山县人,乡贡进士王方之女,聪明沉静,知书达礼。十六岁嫁与十九岁的苏轼,夫妻恩爱,红袖添香,琴瑟和鸣。可惜天妒红颜,于治平二年卒于京师,归葬苏家四川祖坟。熙宁八年,苏轼因政见之争,外放密州,一日夜梦亡妻,作此词。

“十年生死两茫茫,不思量,自难忘。”词一开始直奔主题,点出夫妻死别的时间——十年。用词简洁、如话家常。十年,对于相爱的夫妻,心手相牵的情人,只不过是白云过隙,一瞬而已;对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思念者来说,就是一个漫长的苦旅了,何况他们阴阳相隔,相见无期。生,指作者;死,指亡妻。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,除点明题旨的作用之外,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,生死两重天,两个世界。茫,茫然,迷茫,渺茫。茫茫,一无所知,看不清边际,也找不到头绪。“两”字,点明不光是自己思念,妻子也在思念,用在此处,则更让人读来心痛,悲从中来,让读者在不觉中,就走进了词人的精神世界,去体验作者丰富的感情空间。“不思量,自难忘”两句,看来平常,却发自胸臆,是真情的自然流露。不是“不思量”,有句话说“日有所思,夜有所梦”。梦境是现实的反应。正是因为难以忘怀,无计消除,不刻意去想,思念的意识却并没有断。“不”字更见想念之深。

“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。”王弗卒后葬于苏氏四川祖坟,其时苏轼任职密州,远隔几千里,在当时的交通情况下,是一个漫漫的长途,作者又是官身不由己,不能时时去坟前祭拜,诉诉心中的酸甜苦辣,内心的悲呛更进一层。联系上句,作者用了十年、生死、千里这三个词,从时间、空间、阴阳相隔,描述了三个难以逾越的隔离,彻底的打碎了相见的现实,为下片的梦中相会埋下了伏笔,做了铺垫。

“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。”上面咱们已经分析了作者的三个难以逾越的隔离,即使这样,作者还是做了个假设,如果相逢了会怎么样呢?逝者已矣,当年如花的容颜仍旧在作者美好的记忆里。而生者经过了十年风霜雨雪的摧残,经历了十年宦海沉浮打击,无情的岁月,更改了词人的容颜,已不复当年的英俊美少年,而成了一个风尘满面,两鬓斑白的小老人了。这里似乎是写诗人的那种相逢不识的遗恨,其实不然,这儿更多的包含着诗人回首往事,无奈、辛酸的慨叹。坡翁虽然心胸开阔,但面对党羽之争,而远离朝堂,空有拳脚却无处施展,其实是很郁闷的,这在他其他的词里也经常体现出来。

“夜来幽梦忽还乡。小轩窗,正梳妆。”时间、空间可以阻挡,生死可以分隔,自由的思想是挡不住的,梦为思想插上了翅膀。作者在梦中回到了故乡,看,夫人仍旧在窗前对镜理妆,同从前每个快乐的日子一样。幸福的生活就是这样一个一个普通却又快乐的日子穿起来的!作者选取这样一个场景表现了昔日夫妻恩爱幸福的生活(读者也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,在心中描绘一下他们夫妻的幸福生活),也反衬出如今“无处话凄凉”的悲伤。

“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。” 这两句响应“千里 孤坟”两句,虽是在梦中,如今得以“还乡”,本该可以尽情地“话凄凉”了,然而,心中的酸甜苦辣、思念、委屈,千言万语一时涌上心头,却不知从哪里说起,只有任泪水涌流。这句词可以和“竟无语凝噎”相媲美,词写到这儿,真可谓含悲带泪,字字真情,“此时无声胜有声”。评者也无言了!

“料得年年肠断处:明月夜,短松冈。”一首好的词,讲究上下贯通,前后呼应。这句是结句,呼应了千里孤坟句,把全词记梦和思妇的主旨贯穿起来,结的极妙。唐代开元年间,幽州衙将张某之妻孔氏死后,一日忽从冢中出,题诗赠张曰:“欲知肠断处,明月照松岗”。(《本事诗•征异第五》)苏轼化用其意,本是自己思念亡妻,这儿偏写亡妻在冷月清辉映照下的凄凉处境,清冷的明月,小小的山冈,幽幽的松林,相象着那里就是妻子思念自己而痛断柔肠的地方。此典用得贴切,不着痕迹,把诗的意境提升了。作者在这儿有一次运用了上片的写作手法,“料得年年”,不仅含有死者对生者的怀念,而且增加了生者对死者的怀念,由己及人,更衬托出生者对死者的思念之深,之痛。

总观全词,诗人用最简洁、最普通的语言,直抒胸臆,感情真挚。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,所以写实情真,记梦意深;虚实相间,不着痕迹。诗人选用《江城子》词调写悼亡之作,恰如其分。《江城子》词调,凡是有韵脚的地方,皆为平声,三、五、七言间用、迭用,由于句式参差,虽明白如话,却颇有韵律,更显词意醇厚,使人倍感沉痛,读后有一种回味无穷的感受。这首词将梦境与现实交融而为一体,既是悼亡,也是伤时,把哀思与自叹相融,情真意切,读之催人泪下。鲁迅说过,长歌当哭,是须在痛定之后,苏门六君子之一的陈师道也曾用“有声当彻天,有泪当彻泉”评赞此词。读此词,悲无可名状,如闻作者锥心裂肺的恸哭之声

相顾不相识的下一句

你好,很高兴为你解答

野望 作者:王绩 年代:唐 东皋薄暮望,徙倚欲何依? 树树皆秋色,山山唯落晖。 牧人驱犊返,猎马带禽归。 相顾无相识,长歌怀采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