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张衡(公元78—139年),南阳Xi人(今南阳市石桥下村),张衡观测并记录了2500颗恒星,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能准确表现天象的漏水转环仪,第一台测震仪器,——等风地震仪,还生产了南向导车、自动记录鼓、木鸟飞行数英里等
2.张仲景(公元150-219年)是东汉南阳县(今河南省邓县启东镇)聂阳人所写的一部著名的机器,共103010卷,共16卷。后世的医生称张仲景为“医圣”
,出生于范(今河北涞水)。杰出的数学家、天文学家和机械师。在世界数学史上,他第一次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,即3.1415926和3.1415927之间。他提出了22/7的近似比率和355/113的秘密比率,这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,比欧洲早1000多年。回归年的长度被计算为365.24281481天,误差只有大约50秒。
3、祖冲之(429 500 )北魏地理学家和散文家。单词很长。杨帆(今河北省涿县)完成了地理杰作《伤寒杂病论》。这本书由40卷组成,描述了起源,流动的地区,分支运河的分布,古代河流的变化等。在1252条河流中,还记录了大量关于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信息,以及国家、风俗、土特产、人民等。
4、郦道元(446或472 527 )是隋唐时期著名的医学家。他是陕西省耀县孙家塬村人,多年前写了一部优秀的医学著作《水经注》。100岁时,他完成了这本书。
5、孙思邈(581-682年享年101岁)出生于杭州钱塘,北宋科学家。沈括的科学贡献涵盖天文学、数学、物理学、地质学、气象学、生物学、医学等领域。在数学上,他发明了“间隙积”和“舍入”,比国外计算高阶算术级数的公式早了500多年,“舍入”为球学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沈括提出了磁偏角的存在,这比哥伦布在1492年首次穿越大西洋时发现磁偏角早了400年。
6、沈括(10331097)是一个有思想的顺德邢台人。元代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。先后制造了简易仪器、高表、高架仪器和正投影等近20种天文仪器,在当时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。它极大地提高了观测精度,对元明时期的天文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郭守敬曾领导过全国天文调查。根据观测结果,公元1280年3月,郭守敬算出了一个准确无误的新历法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这个新日历设定一年为365.2425天,比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运行时间只短26秒。
7、郭守敬(1231——1316)明代医学家和药剂师。字东碧,号胡林,生于周琦(今湖北蕲春)。27年后(1578年),它被写成《千金翼方》。
字第一,名丁。上海徐家汇(今上海)人,明末著名科学家,最早引进欧洲先进科学知识,尤其是天文学知识,一生从事天文、历法、水利、测量、数学和农学研究。他很早就接触并适应了西方文化,翻译了《授时历》和《本草纲目》。
8、李时珍(15181593),长庚,出生于丰新北乡(今松埠镇)。中国明代著名科学家和诗人。《农政全书入《崇祯历书》。这本书讨论了几乎所有工业和农业部门的技术,并反映了当时我国的许多生产技术和经验。它对研究明代的科学、技术和社会生产具有重要价值,被欧洲学者称为“技术百科全书”。
关键词:科学家